昔日壕门钢铁业:分流安置
几个亿垒起一堵“现金墙”的日子,让很多人怀念。
“奖金、补贴都不发了,说是要等到好的时候再发。”同一个行业,一家国有钢企的基层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反馈的消息显示。
在2019年行业景气度下滑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又叠加了疫情对终端需求的冲击,整个钢铁业又过起了苦日子。
五一节前,马钢股份(600808.SH)曾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了马鞍山财政局的1.23亿元补助,补助项目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费用款”。
包钢股份(600010.SH)也是受到了行业下滑、自身股本过于庞大的“技术性因素”影响,股价逼近1元“退市红线”,迫不得已抛出了至多40亿元的增持计划。
归根到底,还是周期波动使然。
2016年以来的上升周期结束,并于2018年四季度见顶后,已无更多利好因素支撑过高的钢价,行业随之陷入低迷,似难以避免。
昔日“壕”门今何在
方大特钢(600507.SH),公司实控人方威,是行业内最舍得砸钱的老板,此前更因垒起数亿“现金墙”为员工发红包,走红网络。
这份“底气”,就来自于方大常年位居行业第一的吨钢盈利能力,加上弹簧扁钢、汽车板簧贡献一定收入,其经营稳定性高于其他企业。
可是,单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即便再突出,也是无法完全对冲行业下滑风险的。
今年一季度,方大特钢营收下滑19.12%,归母利润2.71亿元,同比下滑42.3%。而在历史高点的2018年三季度,该公司单季利润一度超过10亿元。
这是行业因素所致,在方大特钢2019年154亿元的收入构成中,有76亿元收入来自螺纹钢、31亿元来自线材。
“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是,需求启动晚于往年,矿石价格又同比出现10%的上涨,两头挤压使得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5月8日表示。
她提供的数据显示,包括螺纹在内的7大主要钢材品种,今年一季度主要钢企下滑,实现增长的钢企增幅也多在个位数。
周期拉长来看,整个行业是从2018年见顶后,薪酬待遇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据统计,上述35家钢企中,有17家2019年应付职工薪酬出现下降。方大特钢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5132.7万元,2018年同期为1.62亿元。
方大旗下公司的“现金墙”也在缩水,尤其是普通员工层面。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1月发布红包时,方大旗下的北方重工普通员工现金红包为5000元,东北制药(000597.SZ)1万元,天津一商1万元。
而在2017年石墨电极飙涨,以及动辄一年数十亿净利润的时候,方大炭素(600516.SZ)、方大特钢的年终红包曾一度达到5万元和3万元。
不过,方大特钢的管理层仍然拿着全行业,甚至是全A股最高的薪酬。
2019年,该公司原董事长谢飞鸣年薪4122万元,另有5名董事及原董事年薪超过1000万元,2018年此人年薪为3169.7万元。
方大炭素的董事长党锡江在2018年领取4077万年薪后,2019年则大幅减少至65.7万元。
离岗休息和自主创业
五一节后,行业内还传出一份马钢股份《关于员工与企业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离岗休息和自主创业等政策通知》,一度引发外界对钢企裁员的猜疑。
反观公司业绩,马钢股份却是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最为突出的上市钢企。
当期净利润达3.77亿元,同比增长350.7%,又何至于大规模裁员?
上述文件指出,减员是为了畅通员工转型发展通道,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减员分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以下简称协解)、离岗休息和自主创业三个类别。
与马钢股份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连续工龄满25年的在岗员工可以申请协解,协解员工可以得到马鞍山市5倍年社平工资经济补偿金,若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马鞍山市月平均工资3倍,按市月平均工资3倍支付经济补偿,支付经济补偿的最高年限为12年。
为鼓励员工协解,马钢股份还针对协解办理月份不同,发放不同的就业补贴,如5月即办理了协解员工,马钢股份将一次性发放5万元的就业补贴,该补贴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少,至2020年12月就业补贴标准降至2万元。
员工还可以选择办理离岗休息和自主创业。其中连续在企业工作10年及以上的,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人员待遇为马钢股份只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不再支付任何其他薪酬,期限为两年,协议到期后,马钢股份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补偿金。
对此马钢股份宣传部人士5月8日向记者核实了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并回应称,“分流安置,是公司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的,毕竟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4月29日,马钢股份亦曾公告,公司收到由马鞍山财政局下发的1.23亿元财政补贴,补贴项目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费用款”。
回查历史公告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均获得了类似补助,如2017年由去产能专项奖补资金发放的1.7亿元,以及2018年、2019年计入营业外收入的1.55亿元和1.76亿元。
所以,马钢股份此次员工分流与行业景气度变化关系不大,属于对以往常规动作的延续而已。
虽然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已经无法与过往的顶点相比,如2018年三季度单季超过20亿元的利润规模,但是好在行业尚未进入盈亏平衡线以下。
1元“警戒线”尴尬
与方大、马钢相比,包钢股份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今年一季度包钢股份出现了3.24亿元的亏损。
二级市场表现更为惨烈,2018年三季度是行业利润规模的顶峰,但是包钢股份早在2017年三季度时就已见顶回落。
“一跌就是三年。”一位业内人士感慨。
包钢股份股价从3.15元的高点跌至1元附近,4月29日还曾一度创下1.04元的新低。
而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则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5月6日晚间,包钢股份公告,控股股东包钢集团计划于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20亿元、不高于40亿元。
要知道,当前包钢股份总市值尚不过500亿元,20亿至40亿元的增持金额相当于可以增持上市公司4%到8%的股份,力度已经比较可观。
结果,护盘效果却不十分理想,5月7日小幅反弹后,5月8日再次转跌。究其原因,既有行业和公司因素,也有部分股本方面的“技术性问题”。
首先,一季度钢材价格同比回落,全行业吨钢生产利润走低。相比于沿海钢企,包钢成本端的优势在焦炭,但是今年一季度焦炭价格连续下跌,矿石成本却出现明显回升,叠加较高的运费支出,进而对内陆钢企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包钢股份拥有35家上市钢企中最高的股本数量,总股本超过455亿股,相当于是宝钢股份(600019.SH)的两倍水平。
过高的股本,使得公司每股收益水平被大幅摊薄,即便按照2017年超过20亿元的利润规模测算,其每股收益也仅有0.045元,这能够为公司股价带来支撑?
更何况,公司从2019年四季度单季净利润便已经转为亏损,并一直延续至今年一季度。
这是一个老问题,包钢股份也在着手解决。今年2020年3月23日,公司便实施了首次回购,此前公司计划回购规模为1亿至2亿元。至4月30日,该公司已回购4998万元。
反观公司最新市值为511亿元,至多2亿元的回购又能解决多大问题?为何不在2017年、2018年盈利能力高涨的时候展开回购?
截至2019年末,包钢股份账面上仍有58.85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若近期控股股东这份至多40亿元的增持计划仍不起效,会有什么其他动作?
标签: 钢铁业